我只是胡乱写写东西,想写什么就写什么。有时可能会骂人,如果你不能接受,现在就可以关闭这个界面了。
当前位置首页 > 风景> 正文

泉州德济门遗址

泉州德济门遗址位于中山路南端,天后宫对面。照片拍摄于2015年9月23日。

宋元至清代泉州的德济门遗址位于天后宫正对面40米处,埋藏在地下3米左右,呈垒石结构。700年前,德济门是进出泉州的要道。德济门外的聚宝街、万寿路富美码头是泉州宋元时期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。遗址总面积2500平方米,由德济门城门、城墙、门道、门道两侧墩台、内外壕沟、拱桥以及瓮城和瓮城门等组成,及通过德济门排到外面的护城河。在通道的上面还有一座内河桥叫做“城中桥”。出土不少13~14世纪的印度教、基督教、伊斯兰教、佛教的石刻和14-19世纪(明朝、清朝)的铁炮。

据清道光《晋江县志》载:泉州城墙始建于唐代,南宋绍定三年(1230年),郡守游九功筑泉州翼城,在泉州镇南门沿江为蔽成石城。该城基宽8尺,高盈丈,长438丈。元至正十二年(1352年),监郡偰玉立废罗城之镇南门,径就翼城拓建。内外皆石,南门曰“德济”。明、清两代,城屡有修葺。20世纪30年代,泉州市政当局多次大肆拆城,惟德济门留存,直至1948年毁于大火,其址遂埋地下。 城门遗址进深约14.10米,分前后2门道,最宽4.10米。门道路面用长条形、方形及不规则形石板铺墁,并凿有防滑凹槽。门道跨壕处铺架大石条,残存的城门建筑南北长36.50米,东西宽49.10米。城墙内外皆砌石,基宽4.8米,残高0.5-1米。其瓮城呈半月状,外侧东西长41.1-43.6米,南北宽22.4米,基宽4.2-4.4米,外壕沟环城。瓮城门开在西侧,进深5.06米,设有前后2门道,最宽3.10米,基宽3.10米。据记载,11世纪时镇南门内外“异货禁物堆积如山”。13世纪(南宋)时太守游九功拓地增筑翼城,“沿江为蔽,以石成之”,城内外商业繁荣,有“画坊八十”、“生齿无虑五十万”。13世纪城门附近更加繁荣,时人称赞“四海舶商诸蕃琛贡,皆于是乎集”。元至正十二年(1352年)监郡偰玉立拓南罗城,把原城墙围长20里扩为30里,改镇南门为德济门。14世纪(明洪武年间),德济门城墙加厚增高,建筑月城,其后屡有重修,至民国37年(1948年)毁损。现存遗址文化层互相叠压,较完整的保存了11至20世纪城市拓建、重修的历史遗迹。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泉州德济门遗址

泉州德济门遗址

泉州德济门遗址

泉州德济门遗址

图片中的红楼就是天后宫

泉州德济门遗址

泉州德济门遗址

德济门古城墙

欢迎转载:

本站关闭评论功能,有问题请点击留言反馈留言!